新闻在线|lawson 中国罗森-pg电子试玩

menu

新闻在线

news

两位浙江小伙在罗森便利店的39天

截止4月19日,小张和小郑已经在上海罗森便利店(永嘉路703号店)住了39天了。这家位于上海衡山路和永嘉路交叉口的便利店,距离地铁1号线衡山路站1号口不足200米,旁边是一家西班牙足球酒吧,搁在平时,算得上徐汇区一处热闹惬意的地方。

3月12日,上海市防控办发出通告,要求市民非必要不离沪,次日,上海本土新增阳性病例数首次突破三位数,从那时起,“00后”店员小张开始以店为家。因为703号店和另一家衡山路上的门店都有部分店员被封控在家,他和同事小郑便奔波于两家门店之间,调配物资,出货送货,接打电话,在安静的上海街头,“忙到快炸了”。

 

每天接两三百个电话,暴雨狂风中送货

 

小张和小郑同是浙江台州仙居人,来上海的时间都不算长,小张半年,小郑来了三个月。罗森便利店店员是他们在上海的第一份工作。

4月18日晚上8点,两人还在忙着送货,耳机里传来罗森便利店的进门铃声,这段短短几秒的旋律近日被不少上海年轻人收入歌单循环播放,称之为“天籁之声”。

小张不这么觉得,每天无数次地进出店门,这个声音他太熟悉了,最近他最爱听的是汽车发动的声音。4月17日,他颇为周折地借来了一辆汽车,加之物资保供通行证也到位了,两个人送货效率大大提高。

4月1日,浦西封控,小张接到通知,永嘉路703号店作为物资保供单位,需有人24小时留守,他和小郑自告奋勇,继续留了下来。小张的手机号作为保供单位联系人被公开,随后,他把微信昵称改成“到货关注朋友圈”。

更多的人是打电话,“每天两三百个电话打底”。小张说,尽管便利店只负责所在的徐汇区物资保供,但他们经常能接到跨区的物资购买请求,“尤其是接到老年人的电话,心里很不好受,想尽量满足他们”。

三天前,小张接到一个电话,“10多公里外的一个公寓,有200多人住着,生活物资短缺。”他没犹豫,挂了电话就开始联系货源,“我们只是一个便利店,存货也不足,打了好几家门店电话,还联系了供货商,给他们搞来几十箱泡面、面包什么的,找了货车帮他们送过去了。”

在没有汽车前,徐汇区范围内的物资配送,全靠一辆“小电驴”,小郑印象最深的一次,是送一箱水。“印象太深了,4升装的桶装水,一共6桶,48斤”,他把水放在脚踏板之间的横档上,颤颤巍巍骑到了小区,再搬到物资集中点。天气是另一道难关,4月13日,上海暴雨狂风,两个小伙子晚上顶着风雨送货,“在外面跑了将近一个小时吧,整个人都湿了,鞋子里都是水。”

 

告诉家人“一切都好”,收到陌生小姐姐的便当

 

一个多月没洗澡是什么感受?小张很有体会。“太难受了!”,20出头的小伙子不好意思再说更多,“解封后,第一件事是回家洗澡,哈哈。”

事实上,住在便利店里的艰辛,还有很多。三餐不固定,饿了就随便吃一点速食;折叠床只有一张,几个破纸板摊开铺在储藏室的地上,就是另一张床;一个人钻睡袋,一个人盖毛毯,降温的晚上常被冻醒……

还有一次,是浦西封控不久,物资最为紧缺的时候,因为需求量太大,供货又跟不上,为了先保证辖区居民的需求,小张开始动用两人的储备物资。“店里货都卖光了,我们自己囤了一些物资,只好先给客人了。”看着冰箱慢慢变空,小张有点紧张,连续两天,两个小伙子开始有意识地减少食物消耗,好在后来供货及时跟上,俩人这才松了口气,“这点苦不算什么,都是小事情”。

什么是“大事情”?也许是家人的来电,在这方面,两个人很是默契。“我们都没告诉家里人”,2001年出生的小张,瞒着父母,“就说一切都好,吃的东西都有,不用担心。”小张说,自从住在店里,他就没接过父母的视频电话,“怕露馅”。小郑是91年的,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,爱人带着孩子在老家,如果实在拗不过孩子要视频,他就跑到店外去接,假装在工作。

温情的时刻还有很多,有些来自于陌生人。“衡山路地铁站里有几个工作人员,他们有配发的盒饭,得知我们老是吃速食,就把自己的盒饭省出来给我们,他们自己吃泡面。”连着四天,小张和小郑每天收到两盒盒饭,“有鸡蛋,鱼,大白菜,那个白菜帮子我原来都不吃的,这次都吃完了,汤都不剩,超好吃。”

“还有住在附近的一个叫amy的小姐姐,是跟我同事联系上的,她给我们送了自己做的便当,特别丰盛,真的是人间美味,还留了一张纸条,‘谢谢罗森小哥’,当时我们看到眼泪都快下来了。”

“上海这个城市特别温暖,我们做的真的不算什么”,18日晚近9点,小张和小郑完成了一单配送,又朝下一个站点驶去。

本文授权转载自《天目新闻》

网站地图